炜哥的AI学习笔记——Lora训练集准备

自从 5 月份从小鹏离职之后,就和几个朋友一起打算进行 AIGC 方面的创业,因此开始学习 Stable Diffusion 方面的知识。

但是目前互联网上对于 AI 绘图还没有系统的教程,尤其是模型训练方面的,所以我一遍学习一遍会记录笔记,并写成文章进行分享。

因为内容还比较多,所以暂时以文章的方式进行分享,如果学完之后发现有简化的可能,就考虑做成视频,重启之前做的《写给设计师的开发知识》系列,这个系列自从去年跳槽到小鹏之后就一直没时间更新。

阅读更多

AI绘图 Stable Difussion 配置过程

这里安装的是 Stable-Diffution-Webui 版本,也就是别人封装好的带有 UI 界面的版本,无论是在用户体验还是使用效率的角度,都相比纯命令行版本更好。

阅读更多

2021 UCan 记录

  这次在去往 UCan 之前呢,心里带着一些对设计的疑问。因为自己从事设计这门行业也有快三年的时间了,而之前不论是正式工作还是实习,一直没有跳出手机这个行业。所以有时候也会非常好奇,其他行业的设计是什么样的。因为在我理解中,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行业,而更像是一种有一定特征的思考方式。尤其,像我是除了设计之外还懂一些些代码,就很明显的的感受到 Designer 与 Coder 之前的思维方式的不同。

阅读更多

关于 Android R 的第一印象

前段时间发了谷歌发了个 Android R 的开发者预览版,本来想下下来刷个机体验下,不过手头上的 pixel 3a 不知道为什么一直不成功,所以就只能拿虚拟机试试看。用虚拟机对着官网上的新特性一个个试试,再结合外网媒体的一些资料,大概比较全面地总结了一些我能看懂的 Android R 新特性。

阅读更多

全面屏人机交互更新

全面屏时代,手机形态有了不小的变化,主要的变化是屏幕上下边框的收窄,次要变化是多形态手机正面屏幕的出现(例如刘海、水滴、升降、挖孔、未来还可能有屏下摄像头),因此交互上需要有些小调整。这个系列属于想到什么写什么。

  首先可以先看下非全面屏与全面屏手机的对比,这里以魅族 15和OPPO Reno为例。
  魅族 15(左) OPPO Reno(右)
  全面屏往往会因为内部元件排布与手机美观程度的原因,将机身拉长,最长预计会停留在21:9这么一个长度。可以看到,对于同样大小的手掌来说,全面屏手机大拇指的活动范围更受局限,这带来两个问题:

  1. 拇指更不容易够到顶部,不仅是斜对角难以碰触,同边的上方也难以精确点击。
  2. 在底部空间操作进行细微操作时,手机重心可能离开手掌,增加手机坠落风险。

  三星的 OneUI 在第一点问题上是提出了一个全局性的解决方案的,即将操作部分移动至下半屏,上半屏仅展示用。只是,对于上半屏,三星仅用了大字号占用上半屏,全面屏带来的更多视野反而被压缩了。
  我的修改意见是,对于难以描述的功能页面,需要附加图形或动画描述的,增加了统一的描述图形并控制高度,由此将操作按钮等下移,下移至适合拇指操作的区域。同时在底部对页面功能进行说明,由此留出底部空间,避免手指移动过下。
  调整至此,又出现了什么问题呢?做出原型后发现,对于一些比较拗口的功能,且功能项较长,将说明放置在页面底部,用户新进入页面的时候容易忽视功能说明而进行误操作。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一方面对页面逻辑做好容错操作,一方面对于实在重要的功能,在图形描述区下增加文字描述,仅对容易理解的功能或对功能无关紧要的描述,可以将描述放置在页面下方。

关于我的手机史

意识到自己的手机越来越多,决定记录一下从小到大自己所有的手机。

中兴 ZTE N855D

中兴 ZTE N855D
¥0.00
  购买时间不详,应该是在高中那几年,妈妈送的第一部智能手机。目前找不到了,附赠的手机号码应该是18072235505。

三星 Samsung I739

三星 Samsung I739
¥0.00
  从照片来看最迟的入手时间应该是2013年10月9日。爸爸单位发的一部手机。目前应该还躺在家中柜子里面。

酷比魔方 talk7x

酷比魔方 talk7x
¥499.00
  最迟2014年7月10日。严格来说并不是手机,不过在那个时间监管并不严格,因此很多平板厂商可以不经过通信部审核直接生产使用MTK芯片的可通话平板,实际使用与手机并无太大区别。自己花费499购买,给妈妈用了之后已经报废。

苹果 iPhone 5S

苹果 iPhone 5S
¥0.00
  同样从照片看来,最迟是2014年8月17日,当年流行的土豪金配色。舅舅送的一部手机,附赠了18069559388这个月均消费100的手机号码,不过最后由于合约到期手机号被回收。目前还在自己身边,不过年底购买XS之后应该也会慢慢淘汰了。

七彩虹 E789 PRO

七彩虹 E789 PRO
¥499.00
  上大学之后买的,姑且算2014年10月1日吧,换成iOS平台后需要一个Android设备来继续玩天天酷跑。电池鼓包后丢弃。

小米 红米Note 移动4G双卡增强版

小米 红米Note 移动4G双卡增强版
¥799.00
  2015年6月15日小米商城购入,小米商城的第一次购物体验。做视频赚到第一桶金,然后想着买个手机给爸爸用,自己先用了一段时间。小米当时品控还是不行,用了半年左右黄屏,然后就坏了。目前下落不明。

诺基亚 Lumia 925

诺基亚 Lumai 925
¥0.00
  从保护套记录来看应该是2015年7月8日,爸爸用剩的手机。Windows Phone 8 手机第一部是920,925算是常规升级版,随着微软放弃手机系统平台,这个手机也成为绝版了。带在身边。

一加 OnePlus2

一加 OnePlus2
¥2499.00
  2015年8月4日一加商城购入,假如不算之前购买的平板手机,那么这就是自己第一个购买的,给自己用的手机了。4G+64G的配置即便放到现在也不过时,其余的例如屏幕、相机,都是当时最好的水准。不过只是因为一颗810就翻车了,手机烫的不行,被誉为最失败的一加手机。现在带在身边,先后刷成氧OS、Flyme、CM、Lineage OS,的确是个刷机小王子。

小米 小米手机5 高配版

小米 小米手机5 高配版
¥1799.00
  2016年9月29日小米商城购入,购买的第一台小米(非红米)手机。当年小米产品线乱的很,5S发布后觉得失望,所以还是入了5高配。日常使用还是挺好的,很轻很薄,握持感觉仅次于iPhone 5S。不过也是因为太轻薄所以从裤袋溜出去了也没感觉,被人捡走后报警但是至今没找回来。

小米 小米Mix

小米 小米Mix
¥3499.00+200.00
  2017年2月28日小米黄牛员工购入。小米5丢了之后,需要买一台新手机,暂时还离不开MIUI生态。当时小米产品符合预算的只有5,5s,5s plus,note2。不想再买5,5s与5s plus又太丑,note2抢不到(倒是不怎么在乎屏幕),最后索性咬咬牙加了200买了mix,还是在小米内部找的黄牛,雷总也不管管。不过按照以后mix的发展路径,这部当年的概念机感觉还是买对了。后续摔碎过边框,摔碎过屏幕,屏幕换了,边框因为没钱且不影响使用,就算了。现在带在身边。

魅族 魅蓝E3

魅族 魅蓝E3
¥1799.00
  2018年4月29日京东购入,上半年觉得魅族要倒,就像入一台收藏,多次抢购丹青版未果,京东429活动仍旧抢不到,一怒之下购入黑色版本。奈何魅族苟延残喘,所幸魅蓝被魅族收回,e3也算是最后一部魅蓝手机,且还是少数的侧面指纹手机。手机先是莫名摄像头蓝宝石玻璃碎裂,官方维修说是人为损坏(人为损坏能坏成个🕸……),后来自己又把屏摔碎了,来深圳修的,魅族两次维修体验都很差。现在带在身边。

诺基亚 8110 4G

诺基亚 8110 4G
¥499.00
  2018年9月25日京东购入,复刻经典机型。被外观吸引,以及考虑到年底换成iPhone XS,没有双卡功能需要适应。现在正在使用。
 
 
  剩余的像公司发的一些手机就不买了,下一步手机预计XS,过几个月更新。

个人交互设计常用软件整理

Sketch 小巧而强大的UI设计工具

  严格来说,sketch并不能算是原型设计工具,而是一个强大的UI设计工具,操作者可以使用该软件设计出精美的UI界面,更可以方便的将设计资源导出成客户端开发所需的切图素材。
  因为是一个UI设计软件,所以sketch并不提供基础的页面跳转等原型设计所需的功能。但是sketch拥有强大的插件功能,借助一些插件例如“Craft”,sketch也能实现基础的页面跳转,按钮互动等原型设计所需的功能。
  sketch尽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设计软件,但由于其操作上的简单迅速视觉效果好,同时和开发软件(Xcode、Android Studio等)协作较好,所以是我个人最常用的设计软件。当然在原型部分我则是用插件,以流程图的形式标注出来,或是在其他软件中再次加工。
  

OmniGraffle 交互原型文档制作

  对于原型的设计,光给出图片与原型成品是不够的,所谓交互文档就是需要对产品的细节部分给出具体的说明,例如对按钮状态的说明,对页面loading状态的说明等。
  OmniGraffle是一个很好的标注软件,我时常用来制作产品的用例图、线框图等。同时在Sketch中完成高保真原型设计后,也会导入到OmniGraffle中进行原型细节的标注。
     

Principle 动效设计软件

  一个轻量级的动效设计软件,可快速实现较复杂的交互动效。更加重要的是他和Sketch几乎可以做到无缝衔接,如果觉得Sketch+插件无法满足炫酷的高保真原型设计的话,可以试试Sketch+Principe的组合。
  不过我不怎么用了,有点代码基础直接在开发工具里实现更加快,更重要的是,做完了可以直接用。

After Effect 复杂动效设计

  对于简单的动效,直接在开发工具中实现,而复杂一些的动效就要借助专业工具AE了。AE是用来做专业的影视特效的,用来做动画效果当然是绰绰有余,但是相对其他软件来说,AE的学习成本也相当之高,建议初学者还是先不要尝试。

主流私人云存储服务产品体验分析报告

  这里比较的三款是百度网盘、腾讯微云、Dropbox,其中Dropbox因为某些不可描述的原因,无非在中国境内使用。比较使用的均为腾讯应用宝内最新版本。

多角度对产品整体进行分析

目标用户

  由于Dropbox的特殊性,暂时先讨论百度与微云的用户

  在份额上面,百度网盘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并形成了规模效应。同时,在360宣布退出个人网盘行业后,微云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中国网盘市场的第二名,当然与第一名相比差距依然巨大。
  至于两个网盘的目标用户:
  首先这是百度网盘的现有用户画像

  百度网盘的现有用户多为处于一二线城市的年轻商务人群,但由于百度以接近垄断的份额存在于网盘市场,接下来的目标用户应该是其他网盘的使用人群。其中,360云盘因为一些变故,原有的大量用户被迫寻找新的替代产品。因此,百度现在的目标用户应该是360的原有用户群体,有大量存储需求的个人、企业用户
  
  微云:在网络上并没有发现较多的微云用户分析。但是从微云的推广渠道来看,微云面向的用户主要是腾讯产品的重度使用用户,为自家产品的用户提供一个文件的临时存储空间,因此和腾讯产品的主要使用用户是有高度相似的
  那么最后再来说一下Dropbox,Dropbox是国外最常用的网盘工具,国内用户相对较少,用户多为对上传内容有安全性需求、同时具有一定购买力的商务人士。   

###核心功能

以移动客户端为例。
百度网盘除了正常的云存储功能以外还提供:

其中,高频功能为“手机备份”、“离线下载”、“闪电互传”、“数据线”等

腾讯微云:
微云没有那么多的功能,除了基本的存储,特色功能应该是“笔记”以及良好的照片管理。

Dropbox:
很纯粹的云盘工具,除了云存储功能没有其他核心功能。

运营策略

百度网盘的卖点在“分享”,相较于其他网盘,百度网盘将他自己的社交属性发挥到了极致,群组、通讯看吧的加入,让好友间互传文件变得十分容易。百度一直都在围绕着社交属性做网盘,也是如此方便的分享功能,让几年前百度在和360之间的云盘之争中胜出。
微云的运营策略的简单很多,近段时间几乎没有见过微云做过什么宣传。在云盘容量,下载上传速度上也没有什么优势,今年更新频率明显下降了很多(最近一次更新是在8月22日),在腾讯内部应该属于边缘化的产品,主要给结合其他的app给腾讯用户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例如QQ浏览器的离线下载功能)
Dropbox在国外面临着onedrive、iCloud等垄断厂商的压力,除了将自身的用户体验做到极致以外,他在近期重点在推Dropbox Business与Dropbox Paper功能,前者面向企业提供安全的云盘服务,后者提供高质量的云文档编辑。应该是国外个人云盘市场趋于饱和,所以Dropbox在近几年都会面向企业提供服务。

使用场景

使用场景这个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实在是不好说什么。
对于我来说,百度网盘用于下载网上的文件,良好的分享体验让下载变得更加容易。
腾讯微云用于临时保存腾讯系应用的文件,例如浏览器与QQ之间的文件互通。
Dropbox用于提供自己重要文件的保存,在360事件之后很难再信任国内网盘,同时国内的隐私政策也很难让人放心。

三个产品在上传、共享、下载中的亮点

首先给出百度网盘这三个操作的流程图

然后是微云

最后是Dropbox

三家在便捷性上都做的很好,三步之内基本都能解决这些主要的操作。
然后再来分别讲一讲三家的设计亮点。
  首先是百度的,之前说过,百度的分享功能很棒。好友分享可以直接实现在百度网盘内部联系人的资源共享,简直就是卖片神器;同时分享界面很贴心的增加了一个文件分享有效期的操作,对于社交+工具的百度网盘来说,成千上万次的分享中,对私密分享的需求一定很大,因此这个功能很贴心,同时,PC端与网页端也默认提供了密码分享的功能,这都是百度在私密分享中做出的努力。
  然后说微云,微云因为对于上传有大小的限制,因此在上传界面中对用户进行了一个提示。值得注意的是,微云在上传类型中加入了“笔记”、“OCR”等功能,严格来说这已经不是上传了,但是这样的操作十分方便办公人士进行文档的协作。
  Dropbox,国内系的网盘产品其实都差不多,设计特点大同小异,国外的就不一样了。Dropbox Android版(手头暂时没有iOS设备)严格遵循MD规范,将三大操作都集中在了FAB中,因为还有其他功能所以使用sheet展现。在设计中也是遵循精简的设计原则,对于上传界面,甚至直接调用了系统的接口。如果使用的是Android原生系统或者是LineageOS等,那么整个app的视觉与交互会和系统高度统一,降低使用成本。另外,Dropbox相对于以上两家,更像网盘,更纯粹,在下载文件时,没有使用“下载”这个字眼(可能会让人以为这是个下载工具?),而是用一个开关“可以离线访问”来表示,这代表着用户在打开这个开关后,网络允许的条件下,这个文件还是会不断的与服务器交互,保持自身版本的最新,这个对我这样的设计同学来说简直就是良心功能。

小结

  正如我刚刚所说的,我日常用百度下载文件,微云结合腾讯产品使用(也就相当于办公了,比较联系别人用的还是微信),Dropbox存储重要文件,三个软件各有特色。

秋招心路历程

感觉还是有必要记录下秋招的历程的,为了方便自己不断进步

9-19 合肥一日游

今天不是个好日子,在合肥面试讯飞的过程不是很理想,而且即便是自己过了,也不会去合肥。回武汉的路上,接到了vivo面试未通过的通知,同时也有OPPO明天笔试的通知与迅雷的笔试题目。百度面试通知直到现在还未收到,简历筛选部分就没过去就太坑了吧。还有腾讯、网易,不知道能不能过了,小米的明天还是问问HR邮箱。

然后,总结一下一些面试的题目:

1. 你觉得交互设计是什么?

  用户体验五个层次,交互设计属于结构层与框架层,相比于视觉,交互可以考虑少一些表现层的东西,专注于用户操作流程的改进,针对具体的用户需求去做设计;相比于产品,交互则是更加注重于产品的细节,根据产品所给出的具体的需求、用户故事、操作环境,去构思用户在某一个页面的行为,并将最符合这个行为的界面设计出来。一句话说,产品经理是管理需求,视觉设计是设计样式,交互设计是设计行为。

2. 你讲一讲你在三星做的一个项目吧?

  行,我就讲一讲我参与度的第一个项目吧,积分大转盘,这个是我刚进入时的一个项目,然后又断断续续忙活了一个月左右。这个大转盘是三星系统应用S助手里面一个页面……等下我拿下笔记本……这个转盘设计的目的是产品看到了一个需求,即用户小额积分无法消耗。三星的S助手可以实现一些积分的累积,然后使用这些积分去兑换奖品,因此会余留一些小额的积分,这时候就需要通过抽奖转盘来消耗掉,这个就差不多是用户使用我们这个功能的使用场景。然后接到这个任务之后就开始设计了,交互和视觉稿都是我在做,整个操作的流程很简单,小额积分经过兑换之后会出现抽奖次数,点击转盘开始抽奖,针对与不同的奖品会有不同的弹框提示不同的领取方式,比如说实体奖品就需要用户输入寄送地址。这里是所有操作的流程图,奖品的弹框在右边,其余状况的弹框在左边。
  比如说这个弹框,这个弹框对应的奖品是优惠码型产品,用户中奖后拿到一串优惠码,然后凭借这个优惠码去对应的app内抽奖,这个按钮就是打开相应的APP或者网站的,然后我在优惠码复制这里做了个比较有意思的交互。一般情况下,用户不会去在乎拿到的是怎么样的一串优惠码,因为都是无意义的数字,所以只要给他们复制就好了,复制后跳转然后粘贴优惠码领奖,这是最理想的流程,当然交互设计需要考虑到其他情况,比如说有部分用户就是想要看到这个优惠码,这样能有一种拿到奖品的感觉,所以我设计了在点击一次后出现优惠码,让用户看到,还能让用户选择。这么设计还有一个考虑,就是这个用户在点击跳转之后,跳转到网页,如果他之前没有登录过这个网页,就需要登录甚至注册,这个要花点时间,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剪贴板内的数据很可能被“洗掉”,比如注册需要输入验证码,有些人会直接复制。所以当用户在复制一次之后,出现明文优惠码,同时旁边还有快速复制的按钮,用户在第三方网页返回的时候,还可以复制。

3. 你觉得你相比于那些设计专业的有什么优势吗?劣势呢?

  首先我的本科不能说和交互设计一点关系都没有,关系还挺大的,我们专业研究的是互联网,会涉及到用户调研,信息架构,传播学原理方面的知识,这方面我们一直会有虚拟的练习在做,很多同学毕业之后都打算去做产品经理或者策划,我觉得我上课学到的这些内容对交互设计的帮助挺大,同时我们专业有计算机相关的课程,人机交互、数字媒体、Java等,我在前端、Android上有能力去自己完成一个小项目,这个是我专业上的优势。还有就是创意部分,广告和我们在一个院,我和广告班的走的挺近的,在和他们一起参与的比赛中,他们也说我很有创意,敢想而且敢与把创意变现,这个是我个性上的一个优势。还有就是动效了,动效是我的一个兴趣,也是我以后想专精的一个方向,对于动效的运用我觉得我比较有优势。
  劣势也是很显然的,专门的设计方面的资源有些缺失。比如说更多的设计相关课程、一些项目的练手,都是比不上设计专业的。但是我在大学过去几年都在尽量减少这方面的差距。

4. 讲一讲你擅长的动效设计吧,你平时是怎么使用动效设计去提升用户体验的

  这个我之前看过国外的一篇文章,详细的讲述了动效在提升用户体验中的作用。动效和动画不一样,动画属于视觉方面的设计,目的是要炫酷,抓人眼球。动效属于交互方面的设计,更多的是帮助用户在日常的操作中提升体验。我就举几个例子吧,例如一个“开始下载”的按钮,点击之后会变成圆形的下载进度条,下载完成之后又变为打开按钮,这之中整个过程是连贯的,而如果采用三个静态的控件,这在操作上就是一种割裂、卡顿。相反,如果将三个状态平稳过度的话,用户会认为这是一个控件一套完整的操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会让用户觉得这个下载很快。再举一个吧,页面之前的切换,现在的设计大多是很生硬的切换,用户在进入一个新页面时会经历“丢失焦点”-“大脑短暂放空”-“重新获得焦点”。如果是我来设计的话,我会利用两个页面之间的共有元素进行转场,例如A页面中有一个C控件,B页面中也有,那么在A页面转场到B页面的时候,我的做法是让A页面中的C空间发生一些改变,获得用户的视觉焦点,然后C控件去引导用户焦点,同时A页面转场到B页面,C控件停止变化,然后用户会发现自己很自然的来到了B页面。这个比较典型的一个运用的是音乐app中,专辑歌曲跳转到播放页面,两个页面之间的共有元素是唱片。   

5. 讲一讲你最喜欢的app,以及它可以有哪些改进吧

  那就选择好奇心日报吧,我一直在找一些交互上比较有意思的APP,这是最近看到印象比较深刻的。
  好奇心日报是一款资讯阅读类的APP,主打的是高质量的深度阅读,他的主页面交互很有意思,几乎全都是内容,tab也只有两个“news”、“lab”,且第一个tab的使用率远远高于第二个。我觉得它有意思的一点就是主页上的悬浮按钮,几乎所有的阅读之外的操作都被收到了这个悬浮按钮里面。按钮在主页上默认是一直显示的,但是在滑动的时候会隐藏,然而,这个控件并不是就消失了,隐藏的时候在原先的位置上仍然可以点击,只是看不到了而已。这个设计我觉得很有心,一方面避免了浮动按钮常有的遮挡内容的问题,一方面又无需让用户在需要点击按钮的时候等候时间,较小的按钮与页面间距也避免了点击内容时误触的可能。然后我注意到点击这个app之后,一些项目出现的方式:上面的这些设置、夜间等是由上而下出现,下面这些条目则相反,这个交互动效的运用让用户在看清具体内容之前,就能够有一个印象,这两者是不同的。
  这个按钮还有改进的空间,在按钮触发不同操作的时候,按钮似乎有些太过活泼,我个人更希望这个按钮能成为一个全局的操作,所以想让这个按钮变得更加沉稳一点,在app的使用过程中起到一个船锚的作用,对好奇心日报这样追求深度阅读且交互方式较为个性的APP来说,页面元素少,用户容易迷失,因此有个不变的按钮可以增加用户的安全感。   

6. 未来有什么职业上的规划吗

  会一直做交互,尽量往动效方向靠。我喜欢手机行业,所以以后我想在手机系统里去做一些交互方面的改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用户感觉到自己使用体验的提升,使用手机更加畅快。

7. 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你们对于手机系统方面的交互设计应届生的期待是什么?
你觉得面试我的这个过程和面试设计相关专业的同学有哪些区别吗?

9-20 OPPO面试日志

  OPPO的面试出现了一些让人不愉快的事情,上午抵达OPPO现场之后,得知了OPPO的交互方面面试官的航班延误了,因此只好留下联系方式下午再来。下午没有等到,所以还是到了现场,结果就是差点错过了这个笔试。
  然后说一说具体的面试题目吧,之前准备的面试题猜想命中了2、5、7,没有命中的题目是:如果你来设计一款手机的会怎么设计?你平时是怎么自学设计相关的知识的?可能是因为上午航班延误的原因,所以这次的面试时间普遍偏短,估摸着应该不到半个小时。面试中的两个“决定点”应该是讲在三星做的项目以及自己喜欢的那一个APP。
  面试的时候说话节奏还是偏快,以后感觉需要放慢语速吐字清晰。
  OPPO的面试官还是很潮的,比vivo的年轻很多,更感觉像一个互联网公司一样。   

9-25 终结

  OPPO过了,此文断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