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笔试心得

懒得分P,写在一起算了

搜狐的笔试是这周二,然后我周四还有个笔试。(╯°□°)╯︵┻━┻
Sohu的题量和阿里一样,也是三道题目,不过只给了两个小时,比阿里少了一个小时,题型大题也是一样,前两题纯文字,最后一题设计题。整体做下来,感觉比阿里更像交互设计的题目,尤其是第二题还考到了我擅长的动效部分,可以说是十分幸运了。

如何针对移动设备设计专有的交互方式

  讲真,这种题目从iPhone出现那天开始直到现在就一直在提。网上也有许许多多的文章讲述这方面知识,如何不受那些文章的影响写出风格写出水平这是我觉得这道题目最大的难点。
  答案没有像阿里笔试那样复制下来,我大概的说一下逻辑吧。先从手机和PC的使用方式说起,手指触控与鼠标(触控板);手机和PC获取信息方式的不同,手机传感器更加丰富;用户使用场景不同,PC较重,手机较轻等等。等说完了区别之后再给出手机与PC端应用设计的不同点,每个不同点都有上述一个或多个差异点做支撑。

动效和交互设计与视觉设计的关系

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动效是对于行为的设计

设计题,设计一个图文编辑器

这题给出了需要设计的最少功能:文字编辑、插入图片、调整图片位置、插入地点、更换字体颜色和字体,欢迎发挥。
这题感觉也挺幸运的,之前设计过不少app的源文件还在电脑里,很多元素都可以直接复用,之前还安装了一个sketch插件,可以以画板为单位绘制流程图,我在下面直接给图吧,文本编辑器的逻辑很简单,也不需要额外的说明了。

这里有些内容被遮挡了,所以本来还想把图片再单独上传一份的,可惜那边不能批量上传图片,时间又不允许我一个个上传,最后只能将源文件上传了,希望那边能打开sketch。

记一次阿里爸爸的笔试(上)

这篇文章会出现在我的实习日志里面,所以我特地分成了三篇写。

记一次阿里爸爸的面试(中)
记一次阿里爸爸的面试(下)

  阿里的今年的秋招应该是互联网公司中截止的最早的,无论是内推还是网申都在8月18号结束了, 然后如果有幸过了简历筛选的阶段,那就是秋招的大头——笔试了。阿里的笔试不同岗位在不同的时间,上礼拜三我完成了我投递的交互设计岗位的笔试,时间很长,有三个小时,三题的题量。这篇文章会简单讲讲这次笔试的三道题目。

  第一题,是关于AI在国内国外的发展,以及在人工智能崛起的当下设计师职能的转变。
  AI是今年大热的话题,同时由于其入门门槛较高,应用市场较大,未来还会持续不断的发展,起码未来五年,AI都会活跃于互联网行业。
  首先是国外的人工智能发展,Google的人工智能可以说一直都代表了国外AI研究的先进方向,阿法狗、自动画画、智能去马赛克,Google的各种小应用都让网友们惊喜。除了Google,比较智能的还有各式各样的智能助理。关于智能助理这年的大发展,如果一直在使用苹果Siri的同学可能会比较有感觉。近几年对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不断研究,让智能助理的智能程度相比几年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亚马逊echo在今年的大火就是相关技术积累的最好证明。如果能在自然语言的研究上有所突破的话,那距我们自己的“贾维斯”也就不远了。
  国内的人工智能,以阿里鲁班系统为代表,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初步应用在一些低难度-大数量的任务上面。现在国内以BAT、京东美团为代表的互联网第一梯队都在注重人工智能的开发与应用,其他也有一些小公司例如Rokid、出门问问等专门做人工智能并且成果不菲。
  阿里鲁班系统,据说不久即将上线面向其他企业,这对设计师来说不是一个好的消息。现在的鲁班系统不仅可以实现简单宣传资料的制作(例如淘宝banner),甚至承担一部分主题设计的工作(双十一主题海报)。这对刚入门的设计师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那么设计师职能该如何转变呢?鲁班系统虽然可能是现在最先进的AI设计软件,但是仍然无法实现一些层面的设计。例如,AI无法创造或紧跟设计潮流,这些工作仍然需要设计师去完成;再比如,AI无法在设计中加入“隐喻”,融入内涵,也许在鲁班的代码中,可以将一种情感相关的意向全部收集起来,但是就和文学一样,华美的辞藻没有办法充实诗歌的内涵,因为文学还是属于人类的艺术 。
  对于以后的设计师来说,只做体力活的设计师估计是活不下去的。以后的设计师,应当从劳动者变成团队内的创新者,能够跳脱框架思考甚至给出产品的大方向;也是团队文化的构建者,能够将团队的风格融入到产品的代码中去;也是团队中人工智能的操作者,设计师应该相比其他人更能让人工智能帮助团队快速发展。
  因此,设计师在以后的发展中需要储备的能力有:良好的文化知识与艺术修养;一定的号召性和人际交往能力;适当的AI技术了解,对前沿科技要能今早获取。

  这题有点没有控制好,一开始关于国内外AI研究的东西讲的太多了。感觉实际上笔试看的部分应该是设计师在AI发展后职能的转变,如果鲁班系统真的上线了,那么对于大部分初级设计师,将面临无活可做的境地,设计师职位的过剩和职能的转变确实是后几年互联网企业将要面临的问题。

记一次阿里爸爸的笔试(中)

这篇文章会出现在我的实习日志里面,所以我特地分成了三篇写。

记一次阿里爸爸的面试(上)
记一次阿里爸爸的面试(下)

  第二题写一下移动设计中的一些导航方式,对其的理解和具体的例子。但是阿里的答题框只接受文字不能贴图,所以我用了Markdown格式写作,这样方便在文章中插入图片。

  • 标签栏(顶部标签)
    以三星S助手为例,三星S助手是我在三星实习跟的一个项目,比较熟悉。

    三星S助手这样设计处于的考虑是,首栏的生活服务与次栏的提醒页面是用户使用S助手频次较高的两个页面,用户只需要左右滑动便可以快速的在两个页面之间切换。至于不常使用的“发现”(发现栏目刚上线不久,所以仍在考虑中)和“我的”标签,等到需要使用的时候,即使不方便点击也没什么关系。其次,三星手机屏幕较大,滑动操作更容易进行。
    因此我对顶部标签栏的理解是:在各个栏目访问量差距较大的时候使用,方便用户在前几项之间快速切换;大屏手机不方便点击底部tab,所以将操作方式改为滑动,并将标签栏挪到顶部(迫使用户双手操作)。
  • 底部标签栏
    淘宝、微信等国内巨头APP几乎都是使用底部tab栏,这样做原因大概就是之前Android规范尚未形成的时候这样做,后来为了避免突然改版造成用户学习成本上升而沿用下来(微信几年前曾短暂改版,后来还是改了回来)。国内app大概是这样的原因。
    而在国外,以google photos为例,在几年前,photos还是使用抽屉栏作为导航。

    但是在一个版本的更新后,google在其官方设计规范内增加了bottombar的使用说明,同时photos也更新出了bottom这一有争议的导航方式。(为什么有争议下一条会将)

    Google官方当时的解释,是因为侧边栏操作成本较高,用户大多出都停留在照片页面。当换用了bottombar之后,用户在其他页面的访问量有明显的提升。
    所以我对底部标签栏的理解是:一,在国内这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稳妥的导航方式。二,底部导航栏相对于其他导航,直观的展示了页面数量,在大拇指能够到的地方方便点击,暗示了多个栏目之间的平等关系。所以底部导航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其他页面的转化率,对于大多数以KPI作为考核的公司来说,这是应用这个导航方式的根本原因。
  • 抽屉(侧边栏)
    抽屉栏之前在Material design是主要的导航方式之一,因为多数Android手机底部有一行虚拟状态栏,而底部tab会存在误触的可能,顶部tab单手又不好操作,所以侧滑能呼出的抽屉导航是最好的选择,算是google的一个特色,所以刚出来的时候吸引的一大片粉丝。但是侧滑的缺点也很明显:不够直观;界面中缺少足够的提示元素表明抽屉的重要性;滑动-点击需要进行两次操作。所以国内使用这种导航的app很少,且多数都是独立开发者或是比较极客的社区,比如数字尾巴,酷安。
    来看看Android版的Skype:


    Skype使用这种导航,是希望替换掉手机中的通讯录,成为一个集网络与本地一身的超级通讯录,所以采用了和通讯录较为相似的导航。除此之外,这个产品清晰的架构也让这个侧边栏导航显得不那么突兀。
    我对这个导航方式的理解是:一、国内较少app采用,所以不推荐使用,会带来用户新的学习成本;二、适用于功能较为简单架构清晰的app;三、不能作为主力导航,需要和其他导航方式搭配使用。
  • 平铺导航
    平铺导航就是指把所有栏目直接放在一个页面上,比较简单粗暴。例如美图:

    对于美图来说,多种多样的功能就是这个app的内容,是app最大的卖点,所以希望用户一进去就能看到。换句话说,除了这些功能,美图还能放什么?
    我对这个导航方式的理解是:适用于工具型APP,而且是比较纯粹的工具型APP,且各功能之间的优先级差不多,例如360手机助手、sanpseed。像google翻译一样的工具型APP有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所以它选择了侧边栏导航。
  • 列表式导航
    就是手机设置界面那样的,是个手机就有,就不截图了。
    我的这个导航方式的理解是:一、适用于频次低的访问。二、适用于比较严肃的场合。三、导航的终点,实现的功能最好比较简单,否则会有头重脚轻的感觉。

这题答得比较轻松,之前因为实习需要所以找过这些导航方式以及运用的情景。像这种问题基本上不用指望能把所有的导航方式都写一遍,只能说把常见的导航方式写详细了,然后能写多少写多少,然后记住一定要分情景回答,没有绝对好用的导航方式。

记一次阿里爸爸的笔试(下)

这篇文章会出现在我的实习日志里面,所以我特地分成了三篇写。

记一次阿里爸爸的面试(上)
记一次阿里爸爸的面试(中)

第三题是设计题,设计一下淘宝的产品展示详情页,需要同时设计移动端和PC端。时间绝对不够,只能快速的画图然后简单用文字说明。

因为题目里说到了“根据自己的购物经验设计淘宝的产品展示详情页”。所以,先列出我在淘宝上购物比较在意的几点:价格、发货速度、促销信息、产品评价、图文详情、店铺信用、是否存在刷单可能、客服反馈积极程度。
接下来做一个排序。排序标准是,只要某一项好,哪怕后面跟着那项差点也没关系。

  1. 图文详情。如果产品酷,那就一定要买。
  2. 价格。价格实惠很重要,毕竟穷。
  3. 发货速度。还是希望尽早拿到货。
  4. 产品评价。评价水分比较大,所以不会成为主要因素
  5. 店铺信用。看完产品评价也会关注一下店铺的信用。
  6. 是否存在刷单可能。前两项如果感觉明显有水分才会关注这项。
  7. 促销信息。一般来说懒得看,除非特别缺钱
  8. 客服反馈积极程度。大多数情况下不会找客服,不过还是希望客服能及时回复。

设计方案详解:
设计方案详解
流程图:

这个产品详情页是定位于我这样的群体的:不喜欢逛街,对商品质量要求比较高但是比较穷;在网络购买的产品都比较“大件”,所以对店铺的诚信度看的很重;很多时候都是攒了很长时间的钱才能买一件东西,所以希望尽快拿到产品;花了大钱,所以希望客服能尽量解决自己的困难。

技术上比较难实现的是评价趋势,这个要求实时收集每一个评价信息及时间,最后进行图像化处理,数据量比较巨大。

凑合写写吧……换在平时做这种设计没个一个下午是做不完的。做完之后看到网上的微博话题,做完的人也不是很多。我还是事先准备好了大概的流程图和用户画像,真的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