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情与互联网发展

1
老板开始在群里发飙,说app内容不够色情,吸引不到初次安装的用户。要求再色情一点再色情一点,改算法也好,人工干预也好,总之要求在app的首页内容里面,一定要有一半左右的内容是和“美女”、“性感”相关的。

  说到依靠色情发家的产品,我们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快播”,这个以视频在线点播为卖点的播放器,擦着色情的边,依仗着避风港原则,在有众多互联网大佬竞争的视频点播领域脱颖而出,实在是不容易。然而,成也色情,败也色情,色情内容的野蛮生长也终将快播送上了法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色情元素,的确是初创app快速发展的强力法宝。
  Reid Hoffman曾经说过,一款好的社交产品一定是能够迎合人类七宗罪(好色、暴食、贪婪、懒惰、愤怒、嫉妒、傲慢)的其中之一的。其实我们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里面来看,色情属于生理需求,虽然不雅,但仍旧是人类需求中最为基本的,纵然有着各种各样的制约,最根本的需求是不会减少的。所以对现在的互联网来说,基本是可以下定结论,做色情,一定会火。区别只在于对色情度的把控,在吸引用户、法律底线、产品形象、内容建设之间做好平衡,玩好了就是陌陌探探,玩砸了就是快播。

  说到色情其实很想聊一聊UC这款app,包括UC头条和UC浏览器,这两个的大名相信但反对互联网有所了解的人都会有所耳闻,震惊、男默女泪、疯传这些标题网上一直都在调侃吐槽,为什么明明这么low的标题,UC编辑还是乐此不疲的使用呢?很显然,网络口碑又不能算到KPI中,不必去理会那些用户的意见,互联网是个很大的圈子,发声的用户只占了总用户的极少数,编辑应该满足的,更应该是那些不发声的90%。色情也是一样,就算内容让20%的人感到不适,能抓住剩下的80%的用户,那两成的用户,放了就放了吧。
  然后来说说我的想法,我个人还是对这种内容持有鄙夷的态度的,因为我一直想做的都是高端社区,而不是快手那般的高普适度的产品,所以是不太能够接受一个社区中充斥着大量的色情内容的,一方面不利于其他内容的生长,一方面也招来了质量较低的用户,不利于社区的用户建设。诚然色情是人之本性,但是超越于这个本性之上,应当有更加高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追求。

关于围观bug反馈及功能建议的调查问卷

1
2
问卷目的:调查围观用户bug反馈的方式,以便于更好的收集bug与功能建议。
需要的信息:现在用户反馈bug的方式的使用频率、用户遇到bug后的处理方式、用户希望的反馈方式、哪方面的bug最烦人、bug处理完成后的方式

具体题目:

  1. 你遇到bug后第一时间会怎么做?
    (A、坐视不理 B、过段时间看看还有没有 C、立刻反馈给官方 D、询问其他网友是否有相似问题)
  2. 你反馈bug的方式一般是?
    (A、直接抛出在群里 B、抛出在群里并@有气质的管理员 C、私戳管理员 D、其他)
  3. 你功能建议的方式一般是?
    (A、直接抛出在群里 B、抛出在群里并@有气质的管理员 C、私戳管理员 D、其他)
  4. 你希望增加哪种反馈方式?
    (A、APP内部直接留言 B、通过邮件反馈 C、客服QQ/微信 D、其他)
  5. 你希望增加哪种功能建议方式?
    (A、APP内部直接留言 B、通过邮件建议 C、客服QQ/微信 D、其他)
  6. 您是否希望bug解决后我们联系并告知您,不管等待时间多长?
    (A、欢迎联系我 B、如果时间隔得太长还是算了 C、不用联系了,在版本更新中说明就行 D、其他)
  7. 您是否能够在解决bug的过程随时协助我们?
    (A、可以,我很乐意 B、不能随时协助,但会经历帮忙 C、还是不用了,我怕麻烦 D、其他)
  8. 其他想说的话__

等到iOS版本上线后,我在QQ群里、后台数据那边找人填写一下问卷,同时我多找几个比较活跃的用户进行一下访谈。

维度打击

很久很久之前,我还在上高中的时候,雷总在微博曾经对《三体》这本书大大加赞赏,大概是称其想象力丰富,更具有战略意义。其中我印象比较深的一点,是其中的维度打击

通过和对手不处在同一个纬度,实现弯道超车,不断侵入对方的领地,对方却无可奈何。

  早在小米之前,就有不少互联网企业成功运用这个原则发家,国内的360,在当时互联网大环境都处于BAT的控制之下时,依靠“系统安全”这一突破口对自己的产品做恐惧营销,在BAT大厂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悄然掌握了个人电脑的生死大全,而后推出的软件管家又掌握了PC端软件的入口,当时的软件管家,已有了现在众多应用分发市场的雏形。
  而后来说说小米,小米有很多可以玩的,因为他有硬件的基础,硬件更换的成本相对软件较高,所以产品、运营,可以玩得更加的大胆:预装、系统级广告、悄悄限制竞品。退几步说,就算真的除了什么事,那消费者也无可奈何,毕竟手机已经买了,不可能砸了再去买其他的手机,只要不太过火就行。
  说回今天的事,中午,我发现我在微信里打不开围观,经查是安全中心把软件的自启关闭了。只见开发打大手一挥,就和安全中心的人打了招呼,直接添加到了白名单,以后小米的这两款产品,在预装MIUI的手机上就运行无阻了。
然后是晚上,马总找安全中心的管事说免费给投个广告,免费,不花一分钱,广告做成了。
(太晚了不写了)

想看动画视频构思

我按照用户实际查看的顺序写。

  • 上传之前视频压缩格式是 H.264、10-12Mbps 的比率、30fps,视频最大 500MB,长度在 15 到 30 秒之间,对应的音频格式是 256kbps AAC,44.1kHZ 采样率。(Apple审核没有那么严格,稍微有些出入也能接受)
  • 静态预览帧苹果说这个是可以自己定的,不清楚具体要怎么操作,但如果是从所给的视频中选择一帧的话,那就不用怎么深思了。
  • 开头出现字幕:想看是什么?
  • 实机操作视频中间大概要个20s左右的实机操作视频,每个界面辅以简单的介绍文字,这也是视频的主体。
  • 想看logo展示众多短视频自媒体品牌、例如一条、刻画,他们的视频logo汇聚而成想看的logo。对于这部分,apple规定:“在视频的开头、结尾、章节开头的地方加上 logo、产品名以及特性介绍是被允许,但如果有过场动效最好是比较简单的,推荐以淡入淡出和简单的滑动为主。”所以这样应该是可以的。
  • 配音算了,这个不要也罢,加点配乐好了。

APP-想读

  我想有这么一个应用,当你在网站上看到一篇文章,想慢慢品读,却因为各种原因,可能是车来了(在等车),可能是流量不够(多图预警),可能是阅读体验差(弹窗四处飞)。当遇到以上的情况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Android 分享的接口,把文章收藏到这个app——“想读”中。

  • 想读会帮你保存这些文章,并自动去除多余的元素,让你可以在空闲的时间里专注阅读;
  • 读完的文章自动归档,藏在app深处,不干扰用户,同时方便以后调出来查看。
  • 一键同步至kindle端,让你在电纸书上也能继续深度阅读。
  • 多种多样精心设计的信纸,让手机端无比接近纸质的体验,这也是盈利的渠道。

记两次百度面试

这个……首先解释一下怎么是两次百度面试,是这样的,之前有过一次面试百度产品评估实习生的经历,不是很理想。而在加入小米的一个半月后,当时接触的百度HR同学又联系到了我,说是又有一个产品评估的岗位,问我是否还有兴趣。正好我也想借此看一下我这近两个月在小米所学的,看看自己有没有进步。
  第一次面试,不是很顺利,我记得当时面试官是让我做美团和百度地图的竞品分析,我觉得很难做,当时又比较紧张,说话也没什么条理,所以不是很顺利,理所当然的没有过了。
  至于第二次面试,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说话自信了,说话可能还是没什么条例,毕竟语言一直是我的弱项,但是比上次已经好了很多。可惜也许是有些太多的UI、交互方面的产品分析了,感觉和职位不太搭,面试官也说了,我的能力很强,但是可能不是很适合这个职位。
  出结果还有一个礼拜,没过也算了吧,这毕竟是计划外的事情,如果每过我就在小米干到5月,然后去找交互的实习。

内测QQ群

好久都没写实习日志了……
  我觉得这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我懒……
  不过这几天事情也的确是有点多,就不一一说了,说几件我印象中比较深刻的事情吧。
  先是标题的事情,也就是qq群,我们app的正式版本是打算在三月一号上线,那么上线前有一次内测吧,貌似是上周五,2月17号左右的样子,在论坛就发了个贴,然后隔天置顶。小米的粉丝真是超出我的想象,虽说是周六,但是帖子置顶后不到一个小时内测群就积累了超过1000个粉丝也是🐵塞雷了(私以为中国也没有几家互联网企业能做到这种速度)
   真正内测出来的时候群里实际上很多人都在骂娘,觉得这玩意不TM就是一个快手吗?然后就是骂骂咧咧的退了群,临走还说一大堆不好听的话。
  米粉的平均素质,还是亟待提高

申请苹果企业开发者账号

  今天因为公司要求所以去申请了苹果的企业级开发者账号(299美刀)。我之前试过苹果的个人开发者账号,但是这种企业级别的还是第一次。这里也吐槽一下苹果那丧心病狂的申请方式,开发个Android哪有那么多破事。
  首先当然是去苹果的官网Apple Developer,先拉到最下面选个简体中文妥妥的,然后选Developer Programs,注册,点了几下之后……果然还是来到了苹果的英文官网(本来还想说苹果为啥不搞个中文注册页面,后来想了想苹果那中文水平,估计有也没啥用)。
  然后要写联系人方式,因为我不是公司的founder,还要写个能证明我有权利替公司申请这个账号的人(┴─┴︵╰(‵□′╰ 我去)
然后是公司的具体名称,由于我们的产品不想用小米的名义发,所以是一个新的公司,英文名也还没有,我还得自己去翻。因为苹果只能输入英文,包括地址,我最后还得借助Google翻译。
  比较麻烦的是D-U-N-S® Number,邓白氏码,虽然是选填的,但是最好还是填上。这个又花了快几个小时了,因为这家“邓白氏”还不是苹果的,是第三方机构。最后收到邮件,最迟3.1号,还好iOS客户端在4月底才能出来,不急。

作者生态运营

1、视频工具网站

  视频帮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作者想要快速上传视频至多个平台都会选择在这个网站注册,用户打开的频率很高。
  创世云端,这是一个视频特效快速生成软件,同时提供了影视创意方案与营销策划的服务,对于自身视频推广有需要的用户会在这里购买他们的服务。(这个公司负责人的微信我有,联系比较方便)
  Apowersoft提供视频在线录制、压缩、下载、音频编辑等功能,对于一个视频制作者来说这些都是非常常用的功能。但是这个网站因为提供了视频网站下载视频的功能,所以感觉不太正规。

2、视频交流网站

  newCGer,视频爱好者的交流网站,团队视频制作者比较多,视频质量也比较高。我把往期首页推荐视频的作者都看了一遍,整理出了30多个用户。

3、媒体网站

  通过和一些新闻网站、自媒体网站、字幕组的合作,把他们的视频直接放到我们的平台上来。
  新闻网站例如凤凰新闻、网易新闻
  字幕组例如柚子木字幕组阿尔法小分队

4、视频制作软件

  爱剪辑官方社区,爱剪辑的使用人群多在此聚集。由于爱剪辑软件本身比较简单,所以视频的质量不高,山寨感浓厚。视频的内容也大多是以影视混剪、拍摄视频加工等,看了好几十个帖子,符合PGC标准的只有几个。不过如果以后UGC方面搞什么活动的话倒是可以在这个平台做宣传。
  爱拍原创,专门做游戏的视频网站。有PC、手机软件可以帮助用户录屏,游戏方面的短视频可以考虑这个网站。
  至于其他的绘声绘影、premiere、edius、final cut Pro这种比较专业的网站,国内没有官方的论坛与社群之类的,难得能找到的几个也是充斥着盗版软件。与其把精力放在这样的垃圾论坛上,倒不如去和教程类的网站合作,例如网易云课堂,搜索premiere、DaVinci,会搜出很多的基础视频与提升视频,在这些地方做宣传。

5、微博大号

  短视频、视频标签下的用户,用爬虫程序扒取后再次筛选

6、优质公众号

  视频制作者会关注一些分享视频制作技巧的公众号,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公众号进行宣传,也能筛选出一部头部,同时吸引对视频制作有浓厚兴趣的长尾

7、社交网站

  知乎、B站、A站之类

去微博找作者

  找了一堆网站,最后还是在微博找视频作者比较快,搜索标签短视频就全都出来了,剩下的就是把数据全都扒下来,然后挨个分析,倒是比我想象中的少很多,才259个,其中也存在不少粉丝数没过百的,这个筛起来还挺容易的。
  光手动扒还是太累,花几分钟写了个脚本,自动帮我扒,我在旁边看着就行,扒完了筛选一下粉丝数过百的,或者是微博内容和短视频关系不大的,然后挨个分析吧,这才是重头戏。
  PS:今天发现今日头条视频板块的标题变成了阳光宽频,百度了一下才知道是由于拍照问题,没有拍照不能直接生产内容,所以头条直接收购了运河城阳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获得了他们的拍照。前几天梨视频也被相关部门责令整改,看来在中国这种大环境下做内容,政策是绕不开的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