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阿里爸爸的笔试(中)

这篇文章会出现在我的实习日志里面,所以我特地分成了三篇写。

记一次阿里爸爸的面试(上)
记一次阿里爸爸的面试(下)

  第二题写一下移动设计中的一些导航方式,对其的理解和具体的例子。但是阿里的答题框只接受文字不能贴图,所以我用了Markdown格式写作,这样方便在文章中插入图片。

  • 标签栏(顶部标签)
    以三星S助手为例,三星S助手是我在三星实习跟的一个项目,比较熟悉。

    三星S助手这样设计处于的考虑是,首栏的生活服务与次栏的提醒页面是用户使用S助手频次较高的两个页面,用户只需要左右滑动便可以快速的在两个页面之间切换。至于不常使用的“发现”(发现栏目刚上线不久,所以仍在考虑中)和“我的”标签,等到需要使用的时候,即使不方便点击也没什么关系。其次,三星手机屏幕较大,滑动操作更容易进行。
    因此我对顶部标签栏的理解是:在各个栏目访问量差距较大的时候使用,方便用户在前几项之间快速切换;大屏手机不方便点击底部tab,所以将操作方式改为滑动,并将标签栏挪到顶部(迫使用户双手操作)。
  • 底部标签栏
    淘宝、微信等国内巨头APP几乎都是使用底部tab栏,这样做原因大概就是之前Android规范尚未形成的时候这样做,后来为了避免突然改版造成用户学习成本上升而沿用下来(微信几年前曾短暂改版,后来还是改了回来)。国内app大概是这样的原因。
    而在国外,以google photos为例,在几年前,photos还是使用抽屉栏作为导航。

    但是在一个版本的更新后,google在其官方设计规范内增加了bottombar的使用说明,同时photos也更新出了bottom这一有争议的导航方式。(为什么有争议下一条会将)

    Google官方当时的解释,是因为侧边栏操作成本较高,用户大多出都停留在照片页面。当换用了bottombar之后,用户在其他页面的访问量有明显的提升。
    所以我对底部标签栏的理解是:一,在国内这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稳妥的导航方式。二,底部导航栏相对于其他导航,直观的展示了页面数量,在大拇指能够到的地方方便点击,暗示了多个栏目之间的平等关系。所以底部导航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其他页面的转化率,对于大多数以KPI作为考核的公司来说,这是应用这个导航方式的根本原因。
  • 抽屉(侧边栏)
    抽屉栏之前在Material design是主要的导航方式之一,因为多数Android手机底部有一行虚拟状态栏,而底部tab会存在误触的可能,顶部tab单手又不好操作,所以侧滑能呼出的抽屉导航是最好的选择,算是google的一个特色,所以刚出来的时候吸引的一大片粉丝。但是侧滑的缺点也很明显:不够直观;界面中缺少足够的提示元素表明抽屉的重要性;滑动-点击需要进行两次操作。所以国内使用这种导航的app很少,且多数都是独立开发者或是比较极客的社区,比如数字尾巴,酷安。
    来看看Android版的Skype:


    Skype使用这种导航,是希望替换掉手机中的通讯录,成为一个集网络与本地一身的超级通讯录,所以采用了和通讯录较为相似的导航。除此之外,这个产品清晰的架构也让这个侧边栏导航显得不那么突兀。
    我对这个导航方式的理解是:一、国内较少app采用,所以不推荐使用,会带来用户新的学习成本;二、适用于功能较为简单架构清晰的app;三、不能作为主力导航,需要和其他导航方式搭配使用。
  • 平铺导航
    平铺导航就是指把所有栏目直接放在一个页面上,比较简单粗暴。例如美图:

    对于美图来说,多种多样的功能就是这个app的内容,是app最大的卖点,所以希望用户一进去就能看到。换句话说,除了这些功能,美图还能放什么?
    我对这个导航方式的理解是:适用于工具型APP,而且是比较纯粹的工具型APP,且各功能之间的优先级差不多,例如360手机助手、sanpseed。像google翻译一样的工具型APP有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所以它选择了侧边栏导航。
  • 列表式导航
    就是手机设置界面那样的,是个手机就有,就不截图了。
    我的这个导航方式的理解是:一、适用于频次低的访问。二、适用于比较严肃的场合。三、导航的终点,实现的功能最好比较简单,否则会有头重脚轻的感觉。

这题答得比较轻松,之前因为实习需要所以找过这些导航方式以及运用的情景。像这种问题基本上不用指望能把所有的导航方式都写一遍,只能说把常见的导航方式写详细了,然后能写多少写多少,然后记住一定要分情景回答,没有绝对好用的导航方式。

作者

徐炜楠

发布于

2017-08-30

更新于

2021-06-12

许可协议